编者荐语:
“人不应该被局限在冰冷的空间里,
让生活的空间像自己而不是像别人,
就像人生就要过成自己的样子才会舒服自在。”
—— 曲美家居《美研社》设计师王凤波
以下文章来源于独Sir家居 ,作者独Sir
对于早出晚归的都市人,“家”一度只是房产,而设计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全世界慢下脚步的当下,居家生活时间不断拉长,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家”是生活的容器,而设计决定生活的品质。
生活美学,关乎审美生活之学,追寻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学。
高净值人群用诗书画等艺术方式开辟出一方自由的审美空间以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年轻人通过规律作息、保持运动、降低物欲、减少工作和社交等方式实现宅居,无论是哪一种生活都需要相应的空间去安顿。
2022年曲美家居成立美研社,联合戴蓓TALK共同发起《美美哒家》主题活动,发布年度空间美学趋势报告;挖掘中国优秀设计人才;为当下消费者提供生活方式空间解决方案。
2022年《美美哒家》活动由美研社和戴蓓TALK联合12组设计师发起,他们来自中国的不同的城市,他们将通过提案的作品发布回应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变化洞察。
王凤波,标志性的黑发像水草一样披散肩头,长及脚踝。
她是全国工商联中华设计委导师,北京赜隐空间设计总顾问,最为人熟知的称号是“色彩女王”。
大多数设计师喜欢用科学分析色彩,而对于王凤波来说,色彩就是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金黄的胡杨林,还有一团团的红枫树,那是烙印在心灵深处的生活。
她来自蒙古科尔沁部,人生前二十年都在草原度过。
耳边听着孝庄皇后的故事,躺在草地上看过几千场日落,落日就像一匹火红的马,追随她从草原奔向北京,见证她长成“色彩女王”,呼唤她奔向自由人生。
场所依恋是一个人在成长环境中形成的心理上的牵绊,从情感维度上就是对原居的眷恋之情。
蒙古人天性亲近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定居北京三十年,王凤波的心中始终住着一片辽阔的草原,在设计中不自觉地就会关注色彩、融入自然的因素。
王凤波认为,空间环境会影响、约束人的行为,如果设计过于刻意,人就会变得不自然、不放松。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居家空间的属性、家具的摆放也更随性。客厅和书房可以结合在一起,变成复合型空间。
有手机和电脑,可以自由地办公,而客厅就是喝茶、聊天聚会的地方,不一定要做背景墙,然后围坐一起看电视。
此次王凤波的提案作品,为北京赜隐空间设计事务所在碧水庄园打造的别墅空间。
项目面积800平方米,将各个空间的功能巧妙交错、融合在一起,让“家”变得更加开阔且富有活力。
复合型空间过往是小户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现在大户型也开始效法,不再将每种功能一一分开。
宽敞明亮的一层是整个别墅的公共区域,包含会客区、餐厅、儿童活动区等。
设计师将空间开放连合在一起,不管家庭欢聚还是接待亲朋好友都非常方便。
二三层的卧室除了休憩区,还安排了连通室外的独处空间,阅读、工作或看风景都非常惬意。
回归自然是人的本能,不分古今中外,数千年来没有改变。
尤其是疫情之下,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更胜往昔。
别墅空间采用了大量的落地玻璃门窗,保证居住者可以很好地欣赏室外的风景,享用阳光与流动的空气。
王凤波认为,现在越来越多人倾向于用减法的方式生活。
空间环境会影响、约束人的行为,如果设计过于刻意,人就会变得不自然、不放松。
一个简约柔和、动线流畅的居家空间可以承载更从容自在的生活方式。
设计师在家具、灯具和装饰品的选择搭配上颇动了一番心思。
摇曳炉火边的一把纯白色主人椅,简洁的布艺沙发搭配新中国风的装饰画,大理石台面的餐桌雍容华贵,胡桃木色的餐椅采用弯曲木工艺制作,于硬朗的现代风格中体现出柔和的家居情调。
造型经典的家具往往能给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次提案使用的家具主要来自曲美。
弧线、曲面、圆润是王凤波对曲美产品最初的印象,那是三十年前她刚来到北京念室内设计。
彼时的曲美刚刚成立,就以自主研发的“弯曲木”设计生产工艺引起国内家具行业的不小震动。
王凤波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环境艺术分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中华设计委导师,北京赜隐空间设计总顾问,最为人熟知的称号是“色彩女王”。
她还记得多年前在五环边上的曲美店,一栋黑小楼,外观充满红色的花卉。
“色彩会在第一时间吸引我,让我有热情更深入地去了解、探索和体验。”
90年代初,王凤波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念书。
那时候的北京,人还没有那么多,空间宽敞,空气自由。
清晨踏着阳光坐上公共汽车,到学校门口买两个豆沙炸糕,咬一口再往课室赶。
那一口黏糯的甜蜜滋味,是王凤波常怀念的美好时光,也是她记忆中最初的北京。
从草原突然闯进大都市,年轻的她被眼前的一切吸引。
北京没有宝蓝色的天空,却有便捷的交通、各地的美食、包容的氛围。看这个新鲜,看那个好奇。
来不及停下脚步想一想,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后来踏入职场,在作品里也一直在做加法。
太渴望得到认可的年轻人,通常难免用力过度。
耽于在装修装饰上做造型,用各种材料去堆砌,恨不得把每个房间的六个面都做出亮点,从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想法的设计师。
在早期的工作实践中,王凤波曾经随波逐流。
极简的现代主义,华丽的巴洛克式,只要客户喜欢,她就迎合。
实用美学要用空间来实现,没有人会信任一个初出茅庐、素不相识的设计师。
作为设计者,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人来埋单,也是没有意义的。
“让客户愿意来找我们,付服务费,让设计能够作为产品输送出去,落地变成自己的作品。这也是过程。”
如今的王凤波可以理性看待过往,然而当时的她也曾迷茫。为了设计而设计,很难找到设计的热情。
为了商业而设计,同样是对生命的消耗。
王凤波在北京的第一个家,是一个四十多平方米的大开间。在那里,她第一次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设计。
浓郁大胆的色彩,呈现到公众面前之后,得到两极化的评论。爱者爱,憎者憎,王凤波无所谓。
“我就是这样的设计师,如果你喜欢,我们一起去探讨。”
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筑中,生活的印记被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取代,而除了白墙黑地,设计本可以有更多可能。
“人不应该被局限在冰冷的空间里,让生活的空间像自己而不是像别人,就像人生就要过成自己的样子才会舒服自在。”
在后来的家中,王凤波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的色彩和蒙古族元素。
天顶和墙壁涂上丙烯手绘,厚重的颜色交错带着神秘。
墙壁上的绘画粗犷,天花板上的绘画却笔法细腻,白云、凤凰清晰可辨。她试图以此找到小时候的家。
“一个朴实的设计者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然后再关注被设计者的内心,作品才会有感染力。”
2013年,王凤波成立个人工作室。
2017年前往内蒙古草原参加“七彩草原”活动,为希望小学绘画壁画同时传授美术知识给小朋友,用色彩传递爱。
在走出草原之前,王凤波曾经在母校中学当过美术老师,在轮回中看岁月的光,她清晰地意识到,草原上的落日依旧鲜红似火。
王凤波的骨子里流淌着自由奔放的血液,阿拉伯风格的喷墙,印尼的烛台、香台,来自古巴和西班牙的盘子、泰国的象头、马来西亚的人脸像,绿松石或珊瑚镶嵌的藏银饰品,统统可以拿来融入居家设计。这是她独居时的常态。
与独居时不同,现在的家综合考虑了老人与小孩的需求与趣味。
公共区域的色彩趋于雅淡,异域元素渐渐淡化。王凤波说,家一定是一个包容的地方。
“虽然公共区域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设计,但是在个人的空间里依然可以保留自己的趣味。”
王凤波主导各项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包括综合商业空间,博物馆展厅、产业园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改造、乡镇改造、高端私宅,大型康养场所,销售中心及样板间,商务会所等。
她认为,设计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设计者和被设计者的观念能达成一致,彼此信任,才能把作品做好。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空间设计,一定要追求自我的特点,保持自我的独特,如果发生分歧,那么应当从更高层面去引导客户。
隔行如隔山,他在别的领域做得很好,但在规划和设计上,不一定知道哪个更好用,让人的生活更便利,让商业空间更合理,这是我们作为设计者的职责。
曾经的王凤波,一直用加法做设计、过日子,而现在的她更倾向于用减法的方式生活。
原来总是在出差,用一种非常亢奋的状态在往前。
疫情迫使生活慢下来之后,她发现有另一种状态更美好。
疫情期间,她做了两件事:
一是断舍离,整理库房、清理储藏;
二是改造工作室的院子,做了一个庭院式书店。
书店尚未开业,就迎来三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刘震云、徐则臣。
2022年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开卷品书香——4.23全民阅读十小时直播活动”。
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全网直播观看总量超过1200万,话题总讨论量129.2万,总阅读量达36.74亿,直播场地就安排在王凤波的庭院式书店里。
我们的采访正值四月天气,王凤波坐在树下,一个直径7米的谈话坑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以前我不会有时间腾出手来收拾院子,更不会去做一个书店。生活慢下来以后,晒太阳、融入自然的渴望被重新唤醒。改造院子的两个月,我跟工人一起干活,现在看来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
院子里的植被非常多,花儿静静吐着芬芳,呼吸非常清新。
身边还有孔雀、小狗、猫咪,还有小矮马走来走去,在这样的环境里,无论是读书、工作,还是会客,心情都会很舒畅。
前院有一千四百平米,办公区有六百多平米,辅助空间像餐厅、摄影棚有五六百平米。
不算后边宿舍,大概有三千平米,可以容纳四五十个人很舒适地待着,大家互不打扰。
与大多数人一样,王凤波也有过年龄焦虑。
但她是停不下来的摩羯座,极其热爱工作,一忙活起来,什么焦虑都忘了。
“到了五十岁,我做的很多事情,都会比以前更稳,想得更明白,更可控。这是年龄给我的。三十岁给不了,四十岁也给不了。”
编辑:全屋定制在线--兰羽